top of page

自然生活净化营

以古智慧及自然界的观察,学习:

  • 个人体质与情绪模式的觉察及应对的方法-

  • 饮食与自然界和谐共处达至身心健康的底层逻辑

  • 实践日常轻松排毒断食法

  • 体验延寿、养颜及缓解身体疲劳的方法

  • 消化力的提升

  • 认识身心疾病与预防的智慧

  • 指尖与意识的疗愈


💝 附送价值RM80实用礼品,用于课程中及日常

 🍽 包括三餐(自备餐盒)

瑜伽经金句 12 解脱篇之二

eka samaye cha ubhaye anavadharanam 4.20

心灵与启明的过程也无法同时被认知


心灵在的时候,那个自体发光的意识就会被蒙蔽,这就是佛陀说的 无念的状态。 佛教通称的无念状态,道教说的无念。 上主克里希那说, Atmanbodhi mamum kurtiwa natinchinta binchintayehka……安住在你的本我之中,无念,什么也不想。 Atmanbodhi mamum kurtiwa…理智与心灵,当它们嵌在本我之中,这是一种三摩地的方法。 光明的本我与心灵 只有一个会在。 在活动的时候,心灵存在;在静心进入深度的三摩地时 *心灵就不在了,就是无心的状态,你只会感觉到光的存在。 他们叫法 个是至高的真理;另外一种是,活动中试必然有心灵,心灵会在。


chitta antara drishye buddhi buddheh atiprasangah smriti sankarah cha 4.21

如果一个心灵被另一个为主的心灵启明,就会有永无止境的认知活动与混淆


一个心灵无法启明另一个心灵,心灵本身不会发光,心灵的光来自本我,心灵就像月亮,月亮的光来自太阳。 当太阳出现的时候,你就看不到月亮。 当月亮出现的时候,你能看见太阳吗?不能,太阳出来,你就看不到月亮。 同样地,心灵与本我两者也不能同时发光,但如果你说一个心灵能照亮另一个心灵,这是不可能的,一个月亮无法照亮另一个月亮,能照亮月亮的是太阳 ,月亮本身不能发光,月亮本身没有光与能量,这正是这一句的意思。


chitteh apratisamkramayah tad akara apattau sva buddhi samvedanam 4.22

当不变的意识以心灵场域最精微的形状出现,自我认知过程的经验才有可能


意思很明显,下一句。


drastri drisya uparakttam chittam sarva artham 4.23

因此被见者与外境染着的心灵场域,就有感知所有客体的潜力


当你体会不变的心灵只是采取了变化心灵的形相时,这就是证悟。 「喔,这个只能是我!」不只是内化,它也可以外化。 这个心灵、那个 心灵、那个心灵都是我的心灵的一部分,我的大心灵,我的本我的一部 分。 我的本我扮演这个、那个角色,那个角色,这就是圆满证悟者的境界。 所有升到水面的不同泡沫,水知道它们都只是我而已,全都是一场游戏,全都是一场梦罢了。 在雷射秀投射出许多不同的人物,有英雄, 坏蛋、车辆,各式各样的东西,但这些人物是真的吗?人物是真的吗? 不是,只是一道光来创造出这么多不同 的人物。 当你证悟到这一点时, 整个意识,整个宇宙只是雷射光,我就是雷射光、不是银幕上的秀,这 就是解脱,心就完全解脱了,


tad asankheya vasanabhih chittam api parartham samhatya karitvat 4.24


那个充满无数印象的心灵场域,是为了另一个日睹意识而存在,因为心灵场域只能与那些印象结合时才会运作


不要认为印象只存在你的心灵里,它存在于整个心灵场域的氛围里·如果你去纽约的华尔街、万国唐宁街的佩特斯特广场、孟买的达音树,你的头脑里就会卡在钱、钱,这些贪念,这些念头会感染你,同样地、如果你去风化区,所有狂热,情欲也会感染你。 你去一个敬拜的地方,即使你毫无兴趣,那个时候的某些震波也会改善你的心态,你们经验透这一类的事吗?走过一条只有酒吧和夜店的街道,你就会感受到很不同的能量,即使开车经过那个地区?经过一个很贪婪的证卷交易区,你会感到很不同的念头。 震波不一样。


因此印象不只在意识里,它遍布心灵的场域,这是他说「心灵场域」的原因,心灵不只是一个客体,不是你戴在头上的帽子,它是一个场域,这就是唱场(以善为伍)非常重要的原因,你结交什么样的朋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瑜珈行者、悉地始终都说,要以善为伍,意思是与真理为伴,与正向心态的人为伴,如果你跟沮丧的人在一起,你一定会变沮丧。 我听说许多精神科医生,在他人生某个时期也会变成病人,精神科医生,他们自己也变成病人。


有一次我们的老师麦克,曾接受在纽约开课,大约有50位学员,大 约一半是医生,一半是他们的病人,他们带着自己的病人来体验净化呼吸法。 麦奇打电话说,古儒德夫,我不知道谁是医生,谁是病人,我看他们都一模一样,谈话的内容也很类似。 后来在APEX大会里有人告诉我,多数精神科医生都需要协助,医疗干预,因为你处在那种气氛、同伴里,如果不照顾好自己的心灵,没有切断与工作,行动的联系, 没有回到本我的深度处休息,获得静心的深度休息,那些印象就会感染你,这一点非常重要,知道吗?


瑜珈行者有时候不太在意慈悲,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慈悲心太重的人会把那些印象放进自己心里:「咦,可怜的人、可怜的人。」什么可怜的人?那是他们的业力。 做你该做的事,但不要执着于那个情境和环境,或把太多的印象就进心里,这就是做服务的技巧,做服务,但要守护好你的心灵。 不要为你的服务感到骄傲,千万不要!这会害死你。 为自己的服务感到骄傲会害死你,同样的,对服务的执着也会害死你,尤其是对穷人、病人,你在心理上太过于执着,把这那些印象都收进心里, 这就会困扰你,会拿走你的惭愧心。 这是博士班的课程,不要随便告 诉别人,这只适合敏锐的人听、瑜珈行者,修行人非常敏锐,不是每个人都这么敏锐,所以世界很安全,不用担心。 当你的敏锐度越来越高。 越来越多的印象就会感染你,到那时候,你要保护自己的心,你们都明白吗?否则你会曲解它。 圣哲巴坦加利不是要你自私,不!他说你一定要做服务,服务别人,但不要把他们当作别人,这是另一回事。


vishesa darshinah atma bhava bhavana vinivrittih 4.25

一个经验过见者与最精微心灵区别的人,他错误的认同,甚至对本我的好奇心都会结束


即使你没有印象了,假设你的心完全自由,但别人看到的你还是与真正的你不同,别人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你的身上,别人以不同的方式来看待你,不是吗? 他们总有自己的看法,他们看不到真正的你。 只 有当你认识本我以后,你才能彻底认识别人,否则别人会有不同的看法 ,即使你已经不一样了,你不是那样想,别人却以不同的想法看你。


tada vivekanimnam kaivalya pragbharam chittam 4.26

接着心灵开始朝着最高的抉择智,以及究竟的解脱前进


一旦你经验到见者与外境的区别时,错误的身份认同就会自己脱落 ,你甚至不会对自己的本性感到好奇。 「噢,我是谁?什么是我的天性 ?」你已经不再是一位求道者了。 如果你是求道者,你就不可能是悉地 。但你必须修到非常了解见者与外境的区别为止,一旦做到这一点,错误的认同就会脱落。 当错误的认同脱落以后,你对开悟的好奇心也消失



你对开悟的渴望也会消失,这些都应该丢掉,在什么时候呢?只能在错误的认同脱落时发生,但如果好奇心在你真正了解前就消失了,你就会卡在错误的认同里,你们了解这一点吗?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有人说你不需要上师,你不需要技术,你能接证悟本性, 他们会说这一类的事,他们的错误认同还没有脱落。 他们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 一旦这一切完成以后,就不用静心了,为什么要做净化呼吸,调息法,什么都不需要做了,只要休息就绰绰有余了。 简单的休息就成为三摩地, 你只是坐着休息就是在三摩地里,但在错误的认同脱落以前,你必须修习,这就是所有悉地和开悟者继续修持的原因,只是要为别人树立身教。


他们始终很谨慎,否则他们可能会滑落,瑜珈行者会滑落。 如果他们不遵守规则,所以还是订下了规则。 虽然没有规则,但害怕会冷落的 可能性仍然存在,因此才有这些方法及规则,除非你成为一个图满的悉地,变得非常强大。 修行人需要谨慎,当心灵趋向最高的明辨智慧( viveka)、最高的知识,你会自然地迈向解脱,它将变成你的第二天性,其实是你的本性,但平常的用语是第二天性,这意味着它已经变成你的一部分了,然后解脱就在眼前了。


tac chidresu pratyaya antarani samskarebhyah 4.27

当高层的明辨智慧有间断时,其它的印象就会从深沉的无意识中生起


hanam esam klesavat uktam 4.28

用去除痛苦同样的方法,就能去除那些干扰性的思想模式


说得很清楚。 有时候,从无意识心灵里会生起一些印象,当它生起的时候,也跟前面说过的方法一样去消除这些印象,按照同样的方法


hanam esam klesavat uktam 4.28

用去除痛苦同样的方法,就能去除那些干扰性的思想模式


说得很清楚。 有时候,从无意识心灵里会生起一些印象,当它主起 的时候,也跟前面说过的方法一样去消除这些印象,按照同样的方法。


prasankhyane api akusidasya sarvatha viveka khyateh dharma meghah samadhih 4.29


当对全知都不感兴趣的时候,那个带来三摩地的明辨智慧,就会带出许多美德,就像雨云带来雨水一样


dharma megha,megha是云的意思,你的三摩地,你的存在的状态充满了正法的正能量,任何人靠近你都觉得被提升了。 这是心理上的靠近,不是身体的靠近,任何愚人都能靠近你,但他们的心里却是被自己的幻想所遮盖。 不是那样,任何心理上与你联系的人都会感觉你所有的美德。 这种法云三摩地,是一种充满美德的三摩地或心灵状态,就会开始发挥作用,别人也能感觉到。


tatah klesha karma nivrittih 4.30


法云三摩地之后,痛苦与业力就被去除了


Klesha是痛苦的意思、印象:karma业力,业力本来就是印象。 Klesha是痛苦,各式各样的痛苦和业力都消除了。 好。 这种事天天在这里(静心所)发生,人们带着许多痛苦来,却带着微笑回去。


tada sarva avarana mala apetasya jnanasya anantyat jneyam alpam 4.31


透过去除那些杂染的帷幕,就会经验到无限,进而证悟没有所知之物


正确,再也没什么想知道的事物了。


tatah kritarthanam parinama krama samaptih gunanam 4.32


法云三摩地的结果是三属性的目的已经达成,它们不再进行任何的转变 ,就只是返回它们的本质里


我们的存在被三层帷幕包围着,每一个存在都是神圣的,但它覆盖着三层推菜:mala身体的毒素,avarana 性温,viksepa 限不安、不安,无明、帷幕或错误的了解, 还有毒查,这三样东西山头间,你才能我发本我的光明,本我的知识被这三样东西装载了。 当这三样东西被除以后,本我的知识就会说光,kritarthanam 当你完成以后,三属性统会自动地返回源头,这意味着三属性对你的形学已经不大了,到某 一个时间点,身体就会自动分解或者完全不会分解,而是后初五大元素。


ksana pratiyogi parinamm aparanta nirgrahyah kramah 4.33


刹那与印象的序列,对应着时间的刹那,可以在序列的终点被理解


ksana pratiyogi 是指时间,每一个刹那都是意识,每一个创那都是在意识里的活动,而意识是超越时间的,但每一个到那ksana pratiyogi 很难掌握的精征意义,刹那是也 很深的,当下不是平面的,不是一个点,它非常深,也非常高,因此每一个剑那都很深,那些刹那的深度只有瑜珈行者才能感知到,那个深度里有过去、现在与未来 的一切种子,它为你开启另一个截然不同的维度,从那里就能认知创造界里的许多不同维度。


purusha artha sunyanam gunanam pratiprasavah kaivalyam svarupa pratistha va chiti shaktih iti 4.34


当那些原初元素返回自己的源头时,解脱就会降临,纯净意识的力量就 会安住在真实的自性里


这就是《瑜珈经》的结束。 我认为最后一句说得非常明白,解脱。 purusha artha sunyanam所有的原初元素都返回它们的源头,人生的目 的是什么?人生是一趟旅程,一趟回归源头的循环之旅。 物质在源头变 成灵性,而灵性经历不同的显化循环返回它的本性,这就是人的循环。 生命的宇宙循环。 从石头变成植物,对昆虫、动物,所有不同的肉身。 最后投胎为人,生而为人,对灵性知识有兴趣,对正道有兴趣,接着开 始修行,最后回到你的源头,用一句话说,就是自我证悟,由于这句话。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Rated 0 out of 5 stars.
No ratings yet

Add a rating
bottom of page